零售商供应链
2008-3-7 0: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对中国的零售界而言,2002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为这一年众多的连锁超市相继倒闭,其中也包括福建省曾一度号称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管理最规范的华榕超市。
华榕事件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从资金链情况看,长期以来,华榕一直对供应商拖延付款,使得资金沉淀;在资金运作方面,利用“上游”的钱,用于自己的扩张。这种一直靠“圈”供货商的钱“负债”经营的做法,使得公司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类似华榕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经营游戏”,在近几年的商品零售市场已上演了一场接一场。
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零售业的商业危机,究其根源在于供应链关系。
我国大型零售商有多种业态,包括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等,以及由这些业态的连锁形式派生出来的新的业态。作为新兴业态有许多创新,但在渠道管理上,仍沿袭了以前的一贯做法,这就使得他们与供应商是一种利益对立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总是使大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始终不能建立互相信赖的合作关系。
从现存的渠道环节来看,存在彼此间的渠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获得信息的经营者可以借信息先机得到好处,但自己的渠道伙伴却因信息的不透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就使得渠道伙伴的成本提高,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也危害到自己的利益。
零售商与供货商彼此间的信任度不够,使得双方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供应链上的零售商与供货商还不停进行着对商品配送权的争夺。随着零售商规模的不断扩张,许多零售商都拥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能够独立从事配送业务,他们通常希望由自己来实现配送,因为这样做既可降低进货价格,防止供货商与门店直接联系可能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又可充分利用企业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利润。但是供货商也希望自己配送商品,因为供货商也希望利用自己的配送资源,取得配送利润;另外还希望掌握门店的销售情况,及时配送以达到销售的最大化。但是在供货商和零售商都有物流系统的情况下,不管由谁来配送,总会有一方的物流设施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重大意义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为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这已不是竞争的范围问题,而是一个竞争的层次问题。供应链再造,是现代零售商实现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的必由之路。
具体来看,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意义可表现在如下方面:
(1)降低零售商物流费用。
企业间合作能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业务往来中,零售商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供应商不知道零售商的情况,往往主观判断组织生产和准备货源。同样,零售商也不了解供应商的库存情况,因此在确定订货数量时,仅依据自己的数据和资料。最终导致各企业都倾向于增加自己的库存,这样不仅积压了资金,又支付了大量的仓储费用,对供应链各方都极为不利。
在供应链再造的管理过程中,上述情况可以避免。因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后,彼此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将生产、销售、库存、配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共享。这样,每个供应链中的成员能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大大降低渠道风险。
(2)降低零售商交易成本。
零售商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每笔交易的基础之上的,交易结束则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
但在供应链再造管理中,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零售商与供货商的谈判、履约费用,为零售商节省资金。
(3)提高物流效率。
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整体效益远远大于各个供应链成员单独管理物流所得到的效益之和。它能实现单个零售商或供应商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上、下游合作企业之间建立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系统,及时配送(Just in Timc Distribution)和不间断补货(Continuous Replenishment),有效客户回应(Efficient Customer Response)系统,可以缩短订货周期,对市场和顾客需求作出更加快捷的反应,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而所有这些,仅靠单个零售商的努力很难实现。
(4)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的提高来源于顾客得到更多的附加价值。一方面物流成本的降低,使顾客可以拿到更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送货速度加快、缺货次数减少、配送可靠性增加等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使顾客享受到更大的便利优势。
所以,供应链再造更有利于零售商根据顾客的需求个性销售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愿望。
(5)明确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共赢方向。
供应链再造将零售商和供应商捆绑成一个整体,将传统的对抗力量转变成了合作力量,使他们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双方的信息互享,优势互补,共同以消费者为目标和纽带。如何再造零售商供应链
1.转变传统观念。
零售商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即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员在内的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从单赢变为双赢或多方共赢。零售商不应该从渠道伙伴身上去获取利润,而是应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获取利润;零售商不应该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今后的竞争会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供应链之间,与渠道成员的有效合作是未来零售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零售商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对零售商而言,选择合作伙伴时应慎重考虑至少以下因素:
1)供应商提供的价格、质量、服务方面的因素。
2)供应商所处的位置,对于送货时间、运输成本、紧急订货与加急服务的回应时间都有重要的影响。
3)供应商信誉与财务稳定状况。
4)供应商柔性。柔性是指供应商面临数量、交付时间与产品改变时的灵活性有多大,这对于零售商来说应予以重点考虑。
5)供应商文化与价值观。零售商应选择与其文化和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供应商,这是合作伙伴关系能否长期维系的关键因素。
3.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零售商与中间商,生产商及为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的供货商联网,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在整个供应链中达到信息共享,是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条件。
零售商在POS机中显示的即时销售资料,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生产商和供货商手中,作为分析市场需求状况、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的信息才真正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使生产商在供应链管理中能够实现“即时生产”和“快速反应”,生产商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准确地安排生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地从规模经济中去降低成本,导致增加大量有风险的库存。零售商则可以满足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市场所需的产品,抢占市场先机。生产商和零售商都能以最少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和流通,把库存降低到最低水平乃至实现“零库存”。
4.运用预测技术。
有效的预测技术对于降低商流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如对于许多创新型商品,因其市场的不确定性,过量采购将导致商品价格下降,采购不足又会产生缺货损失。而精确反映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精确反映技术首先要在指导思想上承认需求不确定的事实,并测算需求的概率分布。在测算概率分布时,比较历史数据,同时还要借助专家意见,力求预测准确,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对以往预测偏差进行跟踪分析。
其次,应建立缺货成本和降价成本的数据库,为企业作出正确合理的进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积累供应商有关准时供应次数、延迟供应次数、平均延迟时间长度以及延迟时间标准差等数据,使经销的商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5.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大型零售商应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的激励方法:
1)相互交流方面的激励,如定期的私人交流与信息交流,向供应商提供产品销售信息等。
2)工作、计划、关系方面的激励,如经常交换意见,承担长期责任,共同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等。
3)扶助方面的激励,如大型零售商给予供应商一定的融资支持,提供产品促销方面的支持等。
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密切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的目的。
6.供应链协调运作。
这里的协调是指决策权、作业和资源向处于供应链最佳地位的成员转移。我国零售商业与国外零售巨头相比,普遍存在物流配送管理与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率低、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能投入大量资金自建有规模、效率高的配送中心的零售商寥寥无几。因此,利用供应链协调运作的创新理念,更多的零售商应另辟蹊径,把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合作伙伴(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突破配送瓶颈,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相关链接现代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核心思想
供应链再造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是对现有供应链关系的整合,通过整合使零售商与上下游企业间实现共同计划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效率。
零售商供应链再造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与上下游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尤其是零售商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一方面,供应商需要借助零售网络推销自己的产品,并从零售商处获取市场信息。
另一方面,零售商也必须依靠吸纳更多的适销货源,才能在激烈的零售业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