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资源 加快转型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2008-9-6 1:2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李都
年中之际,在盘点今年上半年货代、物流业的市场表现时,上海市国际货代协会副会长、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总经理杨根说: “2008年,货代、物流市场的整体走势和企业经营状况不很理想,比预期要差得多。”
去年年末,杨根对2008年的货代及物流市场预期还比较乐观,认为会与2007年保持平衡。但从已经过去的6个月来看,市场的实际状况显然要比预期差,而这一低迷、滑坡的趋势还会延续到下半年。内忧外困
上半年的货代、物流企业内忧外困,市场陷入一片肃杀。
在国家银根收紧,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背景下,货代、物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由于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规模压缩,货主和客户纷纷延长了付款期。去年,货代业的账期一般为44天,今年账期比去年增加了5天多,实际达到50天。根据 “货到付运费”的贸易规则,账期延长意味着占用货代企业资金的时间拉长了,这对货代、物流企业的资金流转带来不利。
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很快,货代、物流企业在兑汇上损失不少,因为收进来是美元,结汇换成人民币,银行兑换有一个时间差,慢半拍都对企业的资金收益造成负差。据统计,仅1~4月,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公司的收益损失就高达450万元。再加上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减缓的影响,今年我国出口贸易下滑,无论是空运还是海运,今年的货量都比往年有所减少, “旺季不旺”已成事实,走空运的电子产品货量萎缩,服装、纺织品出口下滑对货量影响更加明显。
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公司做过一个测算,今年以来,货代、物流企业的用工成本上升已超过了10%。而油价的飙升让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公司下属集卡运输车队亏损达78万元,需要贴补才能维持正常营运。应对之策
严峻的形势面前,货代、物流服务必须审时度势,因势而变,才能适应外部经济和市场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集聚资源,加快转型,寻找和放大高附加值服务,将是货代、物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
杨根说: “在新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必须转变观念,转变经营增长方式,即由从传统的单一订舱服务转变为着力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过去,货代、物流企业大都以订舱服务为主要经营方式,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这些年的发展,传统订舱服务已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货代订舱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成本高,造成了“订舱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同时,一些货代、物流企业为了争取客户,单纯依靠压价、杀价手段来获得市场份额,损坏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从以订舱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低级价格竞争阶段,走上物流附加服务如报关、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关键的增值服务新台阶。
转型着力点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而是联盟与联盟、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打造高效、快捷、低成本的供应链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围绕提升和完善供应链管理,是调整和转型的主要方向。例如,目前许多国内外大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优秀的物流企业来完成,参与竞标的门槛愈来愈高,除了资金、技术实力外,很重要的是有没有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
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最近竞标NEC的一个物流项目,项目条件要求很多,既要看参与竞标的物流企业注册资本、押金、流程运作模式,还要考察其物流经营团队水平等,有没有资源优势。杨根说: “如果还是停留在单一的订舱服务上,人家就不会将项目交给你做。”
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货代、物流业竞争的关键。整合、集聚资源,可以发挥整体优势,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套用一句老话说,就是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作为物流企业,东方国际物流集团从2005年起就围绕打造和完善供应链管理,在业务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人才资源和资金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整合与集聚,并以资本运作为载体,形成一体化运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