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物流园区专家观点

中华民营经济园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2009-4-4 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港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在位于滨海新区南大门的太平镇,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华民营经济园”,以拓展滨海新区发展新空间
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拉动本地区经济,由于中小企业组成的民营经济提供了大部份的就业岗位,所以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民营经济园的建设对于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对本区中华民营经济园的长足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我国经济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趋同,缺乏特色。少数工业园在招商引资时抱着“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思想,对入园企业缺乏选择,片面追求数量,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相关配套等没有明确的思路,没有长远的考虑,仍停留在资源消耗、政策优惠的低层次招商引资上。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少园区是“大杂烩”式的产业园,这边是机械加工,那边是服装,紧接着又是制药。有的园区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食品、服装等中小企业集结,但缺少发挥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也没有特色。多数专家认为,一个产业集群只能拥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只有围绕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才能产生集群效应。

  2、产业链条化发展程度较低。工业园区内许多企业还是一种简单的堆积或叠加,产业分布较分散,产业链条不够长,而且不完整。产业链条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而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及配套服务基本在园区之外,甚至依靠外地提供。园区内企业间没有分工协作,绝大多数产品从研发、加工到销售基本上是各家企业独立完成,园区内的企业基本上是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孤岛”。同一园区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仅仅是企业“扎堆”,必然影响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产业链条难以延伸,发展程度底甚至没有,集群效应就难以实现。

  3、配套服务滞后。完善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能够深化专业分工、降低产品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工业园生产性服务如物流、金融、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劳动用工服务等普遍不够完善,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低,难以贷款和融资,造成流动资金不足,加上用工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自身发展受到限制,这必然制约园区的整体发展。

  二、加快民营经济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1、明确园区定位,做好产业规划。明确的产业定位和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提高中华民营经济园的整体发展水平,就要对园区产业定位进行重新分析和调整,突出特色。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应基于大港区已有和正在形成的产业群,例如重化工和自行车生产基地。

  2、依托大乙烯、大炼油等石化项目的上马,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在周围集聚,千方百计吸引生产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的民企进入园区,形成产品配套,合作紧密的生产网络,推动大港区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民营园区支柱产业集群的形成。

  3、注重产业招商,不失时机地整体招商。一方面要抓住当前由于金融危机大量东南沿海民营企业向内陆省份转移的时机,引雀入巢;另一方面要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产业关联度,选择有产业带动优势、有产业关联效益、有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入园。引进一个这样的项目,就能吸引和带动一批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围绕它形成产业集群,这样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网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减少运作成本,才能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实力。

  4、健全园区配套体系,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园区环境。在园区建设上,要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出生产区块、技术开发区块和生活区块,集中建设交通、通信、电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

  5、在社会化服务上,要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园区对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产业集群不能孤立地发展,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要加强重点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产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

  6、在生态环境上,督促入园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行资源综合利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