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邮政监管看中国快递服务法治
2009-5-13 9: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曾军山
缩小竞争中的差距:最需要的是法治精神
毋须多言,中美两国快递服务无论是在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在发展环境、发展后劲等方面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差距。美国的快递服务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却还在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目前,我国不同企业和地区间的竞争正在向生产链条的末端,即供应链领域转移。如何借此机遇进入发展 “蓝海”,我国快递企业需要有所跨越。快递市场有一个相对经济总量,竞争中容易出现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视人家的“先发优势”,加快追赶先进国家、国际巨头的步伐,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
法治是缩小差距的根本。比较中美快递的差距,产业航母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国内快递企业中如何崛起一批产业航母,需要有产业促进的法律法规。快递服务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安全性的判断绝不能仅仅看市场份额,更要看对资源与网络的控制。某国总统曾说: “谁控制了流通谁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可我国在国家供应链的主导控制上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邮政一个渠道已经发展为多个渠道,对信件的定义又存在着法规打架的情况,致使外资快递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在港口码头、物流地产等方面形成对基础设施的控制力,通过控制价值链的高端控制处于低端的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国内快递网络控制国内市场。外资快递企业现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都拥有了地区或洲际转运中心,对我国的供应链安全产生着不利影响。随着我国航权的全面开放,情况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应对外资进入中国的挑战,有效运用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手段,确保国家经济供应链维系的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快递服务是一个跨行业的复合性产业,我们的产业基础还很脆弱,尚没有一家进入500强的国内快递企业,行业总体规模仅排世界第8位,加上邮政企业一起也只有1000亿元,比不过任何一家国际快递巨头。这些巨头在华凭借品牌、技术、资金、网络、人才、经验等各方面的优势,已经完成了排兵布阵,正在走向全面控制。我们守土尚为艰难,何谈称雄世界?我们要构筑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但面对现在的乱象,面对种种不法行为,管理上仍然“九龙治水”,不依法治市,何以堪言?《邮政法》的颁布可谓恰逢其时,然而,法治化仍然任重道远。
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依靠法治
实现我国快递服务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要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快递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保持较快平稳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动荡、国内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快递服务面临着 “融资”难、 “并购”难、 “征地”难、 “上市”难、 “改制”难、 “配舱”难、 “入城”难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非一朝一夕形成,无一例外的只能靠法治解决。
应当通过法治,整治快递市场的紊乱失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快递服务劳动用工方面运行成本增大,加上人民币升值、冰雪和地震灾难、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影响,快递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时候,个别国际快递企业擅自进入国内市场低价 “搅局”,少数民营快递企业频发网络瘫痪阻塞、老板携款潜逃、企业违法扣件等事件,一些企业屡发延误、丢失、损毁等服务质量问题,成为影响快递服务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需要加快市场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依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建立快递市场准入、运营、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快递企业分级分类指导制度,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
应当通过法治,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要全力打造我们自己的旗舰和舰队。为此,要加快培育市场成熟度,改变加盟制企业 “散、小、弱、差”状况;加紧提升市场集中度,实行内、外资平等的国民待遇;加速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整合度,推进快递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FedEx、UPS赢得世界快递霸主的原因很多,但共同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拥有巨大的航空资源,这是我国本土快递发展的最大瓶颈,有关部门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历史不可重写,但是可以塑造。政府的责任是,既要鼓励市场洗牌,也要制定洗牌规则,全力打造领军型企业。
应当通过法治,延伸产业链条,改变发展方式。考察FedEx、UPS,我们深感这些国际快递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前,我们常常将有无仓储作为判定是否快递的一方面标志。现在看来,这一观念需要更新。快递不仅要有仓储,而且要大力仓储。做大本土快递规模,我们还要引进核心技术,敢于负债经营。FedEx当年起步时,仅有施伟德变卖家产获得的75万美元流动资产,如果不是孟菲斯国民商业银行给予360万美元贷款,以及游说华尔街募集到的9600万美元,发展不可能如此神速。本土的快递企业无论其属性如何,都要有这种“谋大势、执牛耳、成霸业”的志向,选择差异化竞争,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致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市场资源,成为 “战略有谋、经营有道、管理有方、竞争有力”的市场主体。要撤除围栏,开放网络,结盟成团,像FedEx、UPS与USPS那样,围绕网络效能最大化,彼此实现双赢多赢,增强核心竞争力。
应当通过法治,形成监管合力,构筑民族企业发展的保护屏障。FedEx在争夺欧洲市场时,欧洲本土快递企业良好的保护模式曾使其连续亏损超过20年。同样,德国邮政控股的DHL向美国扩张时,美国政府在UPS和FedEx的极力促使下,予以限制。2008年5月,UPS宣布与DHL达成协议,利用UPS的航空网络,为DHL提供美国境内的运输服务,后来又退出了在美的进出境业务,这方面体现的是DHL在美国拓展业务的困境和无奈。前些年,外资快递企业在华扩张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如何做到既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又鼓励能够提高市场效率的重组、兼并;既鼓励快递企业做大做强,又防止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既一视同仁地保护包括外商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防止恶意并购,维护产业安全和我国利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以新修订的 《邮政法》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适时出台开放条件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措施与办法,在不违背WTO基本规范和约定的情况下,设定开放的强度边界,扼控开放的关键点,优化开放的结构方向。建立包括邮政管理部门在内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外资快递并购、大型转运中心征地立项、航权、安全等方面的统一监管,加强对外资快递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按照国办发 [2007]47号文件关于加快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建设要求,加强邮政监管力量建设。
应当通过法治,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重点。解决快递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市场调节很重要,政府该怎么干也是关键。政府的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责任界定、层级分工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得有讲究。需要在逐一梳理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做到:凡是企业能决策的事情,交给企业决策;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让市场去解决;凡是宜于中介组织办的事项,让中介组织发挥作用;凡是基层能处理的问题,依靠基层去处理;凡是政府该管的事情,切实管好管到位。总之,越位的退位,错位的正位,缺位的到位,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现在看来,中国的快递管理,不患无力,而患研究。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需要在提高研判能力的基础上,突出职责重点,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二是更加注重加强对行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三是更加注重强化服务职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四是更加注重强化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