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九)

2009-6-18 0: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供应链融资面对的首要风险,从某种角度看,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从传统授信角度看供应链融资客户特点
    从传统授信方式的风险管理角度看,中小企业特点如下: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贷款的信用风险度量和信用风险评价的困难;授信的成本收益配比不经济;中小企业的非系统风险高于大型企业;一般认为,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高于大企业。
    总结以上特点,传统信贷评审技术将得出以下结论: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和成本均高于大企业,而且传统担保方式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同时,虽然中小企业授信的平均资费水平高于大型企业,但如果考虑操作和风险成本的调整因素,则授信的实际收益是否存在优势并不明确。
    从供应链融资角度看供应链融资客户的特点
    供应链融资从另一个角度考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用支持: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的融资需求主要是由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造成的,因此供应链融资的需求主要是流动资金需求。
    从单个企业孤立的角度看,流动资产在形态和规模上不断变化,造成银行难以有效监控。但是从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角度看,交易过程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相对封闭集成,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条件。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的观察视角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方法论线索: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可以弥补中小企业信息不充分、信息采集成本高的问题;供应链成员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了虚拟的企业联合体,非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影响;供应链融资中每笔交易都有对应的物流与资金流,可以利用它们作为资产支持手段;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的有严格的管理,进入供应链后,双方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
    一、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的识别就是要找出造成企业偿还贷款本息违约的因素。影响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周期或行业发展要素发生变化造成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亏损的情况。非系统风险是指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等方面造成的经营风险。
    企业在正常盈利的供应链贸易完成后,是否按约偿还贷款也还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融资对授信自偿性技术的引入大大降低了这种不确定性。供应链融资中用于授信支持性资产是非常重要的还款来源。除了经营现金流和授信支持资产外,企业的其他资产也可以作为还款的一个来源。此外,道德风险也是信用风险中一个重要的来源。
    二、信用风险度量
    信用风险度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信用风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信用风险的概率分布是负偏峰的,这给信用风险的分析造成了计量上的困难;道德风险是造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而道德风险取决于借款人的心智模式,难以定量描述;非系统的信用风险很多情况下是由债务人的个人行为或个性造成的,因此非系统风险的量化也是比较困难的;组合信用风险难以测定。
    对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更为困难。由于信用风险的上述特征,目前信用风险度量中对主观判断的依赖比较强。
    在信用风险度量中,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时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控制评估的质量。结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结构化的分析过程,二是指结构化的指标体系。一般企业主体受信信用分析的流程如图1所示。在供应链融资中分析中,可以对图1的流程稍加修改,如图2所示。图2的借款企业业务及战略评价分析中,增加了对于供应链交易状态的评估,并成为首要的分析内容。
    供应链交易状况评估主要是用来评估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企业的成长性并最终对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作出评价。在供应链交易状况评估中,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梳理交易关系和供应链产业流程,了解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作用、经营状况、谈判地位和资金实力,来判断供应链稳固性,判断经营计划完成的可能性。
    了解资金流及物流的流向,评估资金流与物流循环是否完整。
    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行业状况、市场份额和市场容量,判断企业所处供应链在产业中的盈利能力水平。
    通过交易双方的约定结算方式、行业内通行的结算方式、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平均销售周期等信息,判断商业信用风险的大小。
    分析借款企业对于供应链交易的依赖程度、借款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占核心企业需求或销售的比率、借款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往来时间和交易稳定性。
    结构化的指标体系是指采用一些客观的指标体系,帮助风险评估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这与银行的准入评级体系密切相关,相关内容在下一章中有所论述。
    总体而言,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需要重复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价估和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的流程,然后进入实施阶段。如图2所示。
    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信用分析度量时应当注意贷款主体评价和债项评价的结合。
    在供应链融资中,由于多数中小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无法达到融资门槛,因此多采用资产支持的方式将授信风险与企业主体的信用隔离。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估更多地借重债项评级,评估企业为某笔交易进行融资的资金偿还可能性。
    目前国内许多监管规定要求银行贷款中主要考虑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但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注意债项评级。
    三、信用风险评价
    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后,银行需要评估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在这个步骤中银行需要结合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分析贷款信用风险是否和收益相匹配。
    在信用风险评价中银行还应当考虑信用风险是否在银行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
    信用风险的评价依赖于风险的度量,因此银行在经营中应当注意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和应用,利用信息建立银行的风险分析模型,定量化地考察信用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四、信用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补偿、损失控制等。
    银行拒绝企业的授信申请是一种最基本的风险回避方法,银行应当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明确的风险回避指引。
    风险转移需要有第三方承接。
    风险补偿与风险定价密切相关,而风险定价又与风险度量相关。
    损失控制是在出现损失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损。这方面的做法在以后的连载中有更详细的论述。 (未完待续)
    本连载内容摘自《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