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流,谁主沉浮?
2009-7-8 2: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廖沙青竹
金融危机面前,全球快递物流业正在遭遇寒冬,呈现出服务内容重塑、成本优化、整合加速等趋势,这些趋势有可能改变全球快递物流业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国际上 “四大巨头”主宰着全球快递物流业的竞争,这种格局虽然不会在短时期内出现大的变化,但是渐变过程已经开始。不管怎样,市场是快递物流业的真正主宰。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快递物流业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这绝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源于中国快递物流业的发展表现。与 “四大巨头”和发达国家的快递物流业比较起来,中国快递物流业尽管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困难,但是在全球的竞争力已经初显。以快递为例,金融危机形势下,因为营运极度艰难,很多外国公司到了无法开业的地步,甚至连联邦快递也罕有地不再预告2010年全财年的表现,美国邮政2009年1~3月也出现净亏19亿美元,致使其关闭6家邮政支局,减少15%的邮政支局行政人员,取消1400多个邮件处理主管岗位和400个管理岗位,近15万员工面临提前退休。但中国的快递业在国际巨头的挤压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前,不仅表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而且逆势扩张。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7亿件,同比增长18.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4.2亿元,同比增长9.1%。5月份当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5亿件,同比增长21.9%;业务收入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15.8%。不少国内快递公司由于规模限制,虽然暂时做不了全球快递,但多在开辟国际专线业务。据悉,华惠在做中法、中韩专线,顺丰在做俄罗斯专线,申通则拟开“收购”先河。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表示:“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20%,达到40亿元。每天仅来自淘宝网的用户就超过50万,内需的强劲让我们对未来并不太担心。”在2008年底收购台湾华迅国际快递公司后,该公司最近响亮地提出“把旗帜插到美国去”,选择中美专线切入美国市场,正在与美国美亚快递洽谈股权控购事宜,并且还在筹划欧洲的专线业务,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
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快递物流业的中长期需求旺盛。专家们认为,有几个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一,在中国3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催生快递物流需求膨胀的基础上,未来十几年经济总体上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递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的经济基础非常坚实。其二,中国工业化正在从中期向中后期推进,为快递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早期工业化所需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大规模运输方式,将逐步朝满足工业化中后期不断增加的 “短、小、轻、薄”商品以及小批量、多频次、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和全球生产体系的快递物流需求转变,物品流动基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三,中国工业化推进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快递物流外包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其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快递物流、城市圈快递物流和城乡快递物流提出巨大需求。中国的城市化率由1979年 的 17.9%,1995年 的29.04%,提高到2008年的45.68%,推动着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成为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主要节点。此外,中国进出口产品量增长和结构的变化,为国际快递物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对国际快递物流提出强烈的需求。
尽管全球快递物流业竞争格局上出现了些微的松动,但还远远没有到中国快递物流业可以与巨头们 “华山论剑、坐而论道”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追赶的劲头致为关键。重要的几步:一是继续做大总量,充分认识到中国快递物流业与国际巨头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正视人家的“先发优势”,努力实现 “后发赶超”,切实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 “弯道超车”机遇,促进国内企业羽翼丰满,真正把快递物流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二是抢占市场高点,充分认识到国际上“四大巨头”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有效运用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手段,控防外资恣意进军国内市场,规划和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项目。三是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到中国快递物流业“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发展,提升竞争品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快递物流企业,实现国家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
谁主沉浮?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廖沙青竹,本名曾军山。现任河北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曾任湖南省邮政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国家邮政局快递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