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天下全国物流信息网! | 广告服务 | 服务项目 | 媒体合作 | 手机端浏览全国客服电话:0533-86347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云物流让您寻求物流新商机!
智慧物流让您的物流之路更畅通!

搜索
首页 >> 职场资讯

“用工荒”,为谁敲响警钟?

2011-2-27 15: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骆建领
    2月10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2011年“春风行动”最后一场招聘会在皋城广场举行。2月11日,湖北省为农民工“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信心”春风行动在咸宁市启动,省委省政府、各厅局主要负责人高调出席。与此同时,上海、广东等沿海各地企业纷纷奔赴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到“家门口”争抢农民工。
    几年前就曾热议的“用工荒”问题,在今年尤其受到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已开始与东部展开激烈的农民工“争夺战”。据悉,新春伊始,东部沿海各企业就已如坐针毡,开始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采取“贿赂”、“长途奔袭”、“暗送秋波”等各种手段截留、挖取农民工。而一向沉默持重的中西部今年也开始高调进入与东部的用工争夺战。
    “用工荒”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向。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推进,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像武汉的电子加工、机械制造、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用工需求增速已首次超过沿海,表现出强势的竞争力。大量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西进内迁,给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拉动中西部地区的用工需求,同时也加速了一些内陆省份打工者从沿海向内地的回流,加剧了沿海地区的“用工荒”。这些情况似乎表明,“孔雀东南飞”的老皇历真要改改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民工潮”变成了“用工荒”。面对此境,东部的一些企业为了留住人才,纷纷抛出“高薪”、“高福利”的诱人橄榄枝,向广大农民工“示好”。而中西部地区更是充分利用区位等各种优势积极“铺路搭桥”,大打亲情牌,想从感情上拴住徘徊不定的农民工。相对于高消费、强竞争的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多是农民工的家乡,出于求稳心态,如果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似乎广大务工者更乐意就近“安营扎寨”,而不会再舍近求远。另据调研发现,相对于平均工资仅仅高出中西部5%的东部地区,象征性的加薪和福利待遇已不能对农民工产生太大的诱惑,而与东部差距不断缩小的中西部则越来越具有吸引农民工的优势。
    当然,这并不等于中西部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坐待农民工上门了。“用工荒”让东部地区招工难的同时,也倒逼一些企业提高工资水平、提升福利待遇,倒逼地方政府打破城乡藩篱,给农民工以平等的社会待遇。尤其对于中西部大量低端产业,特别是以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物流业,更需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说“用工荒”警示东部地区必须转型升级、“腾笼换鸟”,那么中西部地区更应该认识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道理,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由传统向现代、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过渡,摈弃依靠劳动力红利、人口红利求生存谋发展的错误思想,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虽然“用工荒”使农民工一定程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多了些与企业讨价还价、“分庭抗礼”的筹码。但农民工并不是鹬蚌相争而得利的渔翁,并不是这场博弈战的最终受益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工虽然创造了超过50%的GDP,但是中国农民工的身份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而导致“用工荒”的根本原因似乎就在于此。外出打工的漂泊感、生存的危机感,遭遇的身份歧视、发展限制等各种不公正待遇,成为诱发“用工荒”的内因。
    所以,中西部地区及广大企业更应该关注“用工荒”背后的农民工生存和发展问题,关注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归属问题。只有留住农民工的心,才能真正留住他们的人,也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用工荒”的困扰。“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2011年春晚,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真诚而朴实的《春天里》,唱出了当代广大农民工的心声。相信下一个春天,不要让“用工荒”再次重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